社会办医宣传平台

深耕社区老年健康医疗服务 促进居家养老事业发展

 二维码 162



来源:河南圣德医院   丁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本单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与保证。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提升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取。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人均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人们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老龄化、空巢化和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多等现象较为突出,这使得老年照料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又使得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了严峻挑战。一旦罹患常见慢性病,则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老龄群众健康知识普及率,养成健康生活及合理的饮食习惯,科学预防疾病发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因此,营造一种新型的老年人在家居住与社区照顾、上门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的居家养老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让老人既能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能通过健康教育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效果,还能得到优质、便捷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支持,是当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举办主体、经营性质、规模效能等因素的影响,民营资本社区养老健康教育及医疗保障服务中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问题有:



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社区本身养老及健康教育及医疗服务建设投入不大,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过高。


部分社区在发展取向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相关服务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养老、老年健康教育及社区落地医疗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政府单一投入为主,少而散,基础设施落后,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足,社区办公经费的紧张,影响了社区养老及老年健康教育及医疗保障服务建设工作的开展。



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区干部队伍稳定性差和待遇不高。上级部门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我的下属机构,社区成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许多职能部门强调“工作进社区”,简单地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行政事务下移,由此导致社区检查考核多,任务达标多,服务活动少。致使社区管理陷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好”的境地,社区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一些社区存在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



整体服务功能不凸显。目前社区大多数服务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基本上停留在政府组织、安排的状态,作为社区主体的广大居民参与意识较淡薄,而且社区健康教育及医疗上门服务多是有牌子少资料,有项目没服务,有需求缺人才,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居家养老和老年健康教育及医疗服务的需求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社区健康促进与医疗保障工作体系尚不够健全、能力有待加强健康医疗服务机构不足,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不足,不同梯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这些情况都直接制约着健康保障事业的发展。



健康信息的传播与管理问题尚且存在。当前大多数社区健康信息的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网络等新媒体的利用程度尚待加强;人们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教育及服务信息的渠道有待拓展;对健康信息的发布、健康监测与评价、上门医疗服务包括家庭医生等缺乏具体措施和行动。


作为社会办医机构,在疫情之后的新的业态和新的机遇下,把深入社区深耕居家养老健康医疗服务无疑是非常理想的拓业抓手。发挥民营医疗机构的灵活敏锐优势,充分迎合党和政府的政策及发展趋向,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彻底提升社区老年健康及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以服务为根基,补足社区养老健康医疗缺失及不足。


在具体操作中,可积极建设社区睦邻养老健康服务中心,以一公里为半径,在街道与社区之间的片区层面让所辖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教育及医疗上门服务。同时,积极推动政府层面购买医疗服务政策的全面落实。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措施多样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化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作为民营医疗机构,要彻底贯彻“民营为民,非公为公”的办医发展宗旨,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和生力军,要积极作为,主动深入社区进行常见病的专题讲座和医学科普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提高社区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健康信息传播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宽传播模式,加强健康信息的发布、监测和评估。同时适时、适当地加入某些与促进健康行为(如戒烟、合理膳食安排、老年有氧运动)有关的学习内容,使老人们受益。


在具体施行中,民营医疗机构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医疗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低偿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健康医疗需求,同时也能拓宽民营医疗机构的盈利渠道。


伴随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和养老产业需求快速释放,医养结合将成为破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尚处于启蒙期,涉及领域较广,有待开发空间较大,部分领域也已初见规模,据专家估计,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孕育出了“银发经济”,将为养老产业带来长期的投资机会,甚至可能蕴藏的是百万亿级的消费潜力预计2050年市场潜在规模在100万亿元左右。


因此,后疫情时期,抢抓社区医疗服务新蓝海,无疑成为民营医疗机构急需筹谋和快速行动的新机遇和筑基抓手。

   


文章分类: 期刊动态
联系人:
王 芳 13910687335 张晶超 13436979719